<
y6h4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大魏宫廷 > 第139章:去与留【二合一】
    对于赵弘润哂笑一声便走入了甘露殿的内殿,介子鸱也不感觉意外,毕竟眼前这位新君可不是什么好糊弄的对象,很有可能早已猜到他的心思。

    当然,他介子鸱并无不可告人之事,自然,也无需惶恐什么。

    在殿中整了整衣冠,介子鸱跟在赵弘润背后走入了内殿。

    此时的赵弘润,已经走到内殿的窗口旁,推开窗户感受着夜里的凉风,似乎是想借这凉爽的夜风,驱散心中的几分烦恼。

    “陛下,您以为臣的建议如何?”

    走到赵弘润身后,介子鸱拱手问道。

    赵弘润稍稍转头,用眼角的余光瞥了一眼介子鸱,用带着几分无可奈何的语气说道:“介子,你还未放弃啊?”

    介子鸱眨了眨眼睛,脸上带着几分困惑说道:“陛下说的,微臣不明白……”

    『不明白?我看你心中明白地很!』

    赵弘润无语地翻了翻白眼。

    其实在介子鸱当初提出「迁都邯郸」时,赵弘润就隐隐有这个感觉,虽然当时介子鸱立刻改口说那只是一个玩笑,但赵弘润却并不这样认为。

    介子鸱何许人?从根本上来说是一个非常稳重的人,岂会开这种玩笑?

    由此可见,当日介子鸱故意提出「迁都邯郸」,只是为了看看当时殿内众人的反应,包括那句「更进一步」——这位楚国出身的年轻大臣,有着非常令人震惊的雄心抱负。

    想了想,赵弘润问道:“介子,你希望我大魏统一中原么?”

    介子鸱愣了愣,起初打算打诨装傻掩饰过去,但他忽然注意到了赵弘润那看起来颇为严肃的表情,顿时心中一凛,在略一迟疑后,拱手说道:“臣盼望陛下统一中原,建立前所未有的不朽霸业!……这是臣此生唯一的夙愿!”

    『……』

    赵弘润下意识地转头看了一眼介子鸱,他发现,介子鸱的目光很是炙热,这份炙热中仿佛又带着几分狂热。

    他忽然想到,如今他信任的这些臣子们,大多都是在他此前确立了太子地位后这才转而效忠于他,先前似温崎、张启功、寇正等人,也是出于其各自的目的,唯独介子鸱,是主动投奔于他——甚至于,在当初他还在排斥继承王位之事时,就已经在为他出谋划策。

    正所谓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当年求贤若渴的赵弘润,他万万也不会想到,苦求贤才未果的话,只是无心将百余万楚国平民迁入了魏国,而这些人当中,就有介子鸱这位才智超乎寻常的奇才。

    “还不是时候……”看了一眼窗外天空的夜色,赵弘润淡然说道。

    “臣明白的。”介子鸱笑着说道:“陛下您可知,当微臣得知陛下将「文德殿」改成「昭武殿」时,心中激昂,足足一宿皆无心睡眠……不过我大魏眼下需要积蓄力量,是故陛下才改年号为「兴安」……”

    “……”看着介子鸱微微张了张嘴,赵弘润不知该说什么。

    其实平心而论,赵弘润之所以将年号定为「兴安」,只是他觉得近十年来他魏国过多于出兵征战,以至于虽然使国家开辟了新的疆域,但事实上民众的生活条件并没有提高,甚至于,反而隐隐有所下滑。

    因此,他决定休养生息几年,致力于提高国力、提高国内民众的生活条件,可是这话到了介子鸱嘴里,就仿佛他这些行为,纯粹是为了日后吞并中原诸国做准备似的。

    吞并诸国、统一中原,这是一件容易的事么?

    只要他魏国稍稍露出这方面的意图,顷刻间就会成为天下公敌,哪怕是如今的盟友楚国与秦国,恐怕也会立刻与魏国翻脸——这是一条注定孤独的霸路。

    单凭一国之力,倾吞天下,这哪里是那么简单的?

    就连赵弘润本人,对此都没有什么信心。

    当然,他可以寄希望于他的后人,比如儿子赵卫、再比如赵卫日后的儿子,自他开始,集他魏国数代君王之力,一步步去实现这个目标,这倒是一个还算稳健的办法。

    因此,似那般长远的抱负,赵弘润并没有奢望过,跟先王赵偲一样,他也是一个很务实的人,眼下,他只希望能增强魏国的国力,提高国内民众的生活条件,至于吞并诸国、统一中原这件事,若有机会,他当然不会放过,但若是没有合适的时机,他会做出与他父王相同的决定:将希望寄托于下一代。

    但不知怎么着,介子鸱对他的信心,竟比他自己对自己的信心还要坚定。

    “介子,陪朕小酌片刻。”

    在看了几眼介子鸱后,赵弘润说道。

    听闻此言,介子鸱拱手拜道:“臣遵命。”

    片刻之内,大太监高和便吩咐宫人送上了一些酒菜与干果,赵弘润与介子鸱对坐于靠窗的案几前,一边小酌一边聊了起来。

    “你早就猜到朕与睿王今日将不欢而散?”

    饮下一口酒,赵弘润淡然问道。

    介子鸱伸手提过酒壶,为眼前的陛下斟满酒樽,同时口中说道:“睿王赵昭,乃是重情重义之人,臣尝听说,齐王吕僖在世时,待他这位女婿如同亲子,且过世时,亦将齐国托付于他,似这般,睿王又岂会轻易舍弃齐国?”

    “……”抿了一口酒水,赵弘润默然不语。

    说真的,齐王吕僖待女婿赵昭还真是没话说,单说一件事,齐国的飞熊军,以往皆是由历代齐王亲掌,但这一代,齐王吕僖偏偏将兵权交给了女婿赵昭,要知道飞熊军在齐国的地位,相比较魏武军在魏国有过而无不及。

    魏国会将魏武军交给一位别国的公子么?断无可能!

    就算魏武军在魏国,其实并不能称得上是独一无二,但无论先王赵偲还是现任的君王赵润,都没有可能将他交给外人——如今担任魏武军主将的韶虎,乃是禹王赵元佲的宗卫长,值得信任,但当这位老将日后过世,赵弘润还是会收回魏武军,叫心腹之臣接掌,比如吕牧、穆青等等。

    毕竟「魏武军」对魏国的意义太重了。

    因此,当得知齐国吕僖将飞熊军交给女婿赵昭时,魏国这边也很震惊——这也正是赵昭在齐国遭许多人嫉恨的原因,这家伙实在是太受到齐王吕僖的恩宠了。

    但反过来说,这也足以体现齐王吕僖的魄力,若非是他百般恩宠女婿赵昭,又岂能在他过世之后,将赵昭这位女婿牢牢栓在齐国呢?

    这某种角度来说,这也算是「君子可欺之以方」,只要找对了办法,似赵昭这等性格磊落的君子,其实是非常容易摆布的。

    当然,这只是赵弘润个人的揣测,稍稍带有几分恶意的揣测,毕竟他六哥赵昭也不是傻子,齐王吕僖是否是真心待他,他又岂会看不出来?

    比如说齐王吕僖临终时那句:若公子白可教,则佐之;否则,则细心教导你与嫆姬之子,继承王统。

    单单这句话,就足以击沉赵弘润对齐王吕僖的恶意揣测。

    良久,赵弘润沉声说道:“朕准备将其扣下……”

    介子鸱了然地点了点头。

    而此时,就听赵弘润微叹一口气,似自言自语般说道:“然而并不能使其屈服,对么?”

    介子鸱轻笑着摇了摇头。

    事实上,对待赵昭这等君子就是这样,你找对办法了,十头牛拉他他都不会走,但若是找不对办法,对方那必定是宁死不屈的。

    “其实睿王的事很好解决……”介子鸱再次说道。

    然而听闻此言,赵弘润却白了一眼介子鸱,没好气地说道:“差不多点就得了。……说什么将齐国变成魏土,倘若朕真那样做了,你真觉得朕的六哥,他还有颜面活在世上?”

    方才,赵弘润懒得理睬介子鸱,哂笑一声就走入了内殿,正是因为这个道理。

    若他魏国的军队当真覆灭了齐国,赵昭作为魏人,必然感觉愧对齐王吕僖过世前的嘱托,唯有一死解脱,因此,似介子鸱当时所说的情况根本不会发生,只要魏军攻破临淄,赵昭必然自刎殉死,根本不会存在什么「让其永远呆在大梁」的可能。

    介子鸱之所以那样说,只不过是为了再次‘教唆’他踏上吞并诸国、统一中原的王霸之途罢了,以赵弘润的智睿,又岂会被介子鸱所哄骗?

    然而此时,介子鸱却连连摆手说道:“不不不,微臣指的不是方才那个玩笑……”说着,他正色说道:“强行扣下睿王,此举并不明智,臣以为,陛下不妨假托先王之言,将其栓在大魏……”

    『……』

    赵弘润深深看了一眼介子鸱。

    他当然明白介子鸱的意思,无非就是假借他父皇的名义罢了,比如说,谎称先王赵偲在临终前仍对赵昭念念不忘、并最终未能见到阔别的儿子而遗憾过世等等,增加赵昭的愧疚心,从这方面着手,让赵昭改变主意。

    不可否认,这才是对付赵昭这等君子的最好办法。

    其实这个办法,赵弘润早已经想到,但他为何不用呢?原因就在于他不想让赵昭这位六哥一辈子都活在对他们父皇的愧疚中。

    见赵弘润一言不发,介子鸱在稍稍一愣后,心中便有所了然,点点头说道:“看来陛下早已经想到了,只不过没有用而已……”说到这里,他顿了顿,摇头说道:“但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

    赵弘润默默地饮着酒,不说话。

    次日,赵昭带着嫆姬、田菀以及赵梁兄妹二人,在禁卫军将领穆青的带领下,一同去皇宫边上的寺园拜见了他的母亲乌贵嫔。

    对于儿子、儿媳以及孙儿、孙女的到来,乌贵嫔自然万分欢喜,喜极而泣,让在旁的沈淑妃连连劝说。

    而赵昭亦很欢喜,欢喜之余,心中也有些意外。

    毕竟尽管阔别近十年,但他母亲似乎未见有多少苍老,看起来仍像只有三四十岁那般,很显然是平日里养尊处优,并未有什么操劳所致。

    因此,赵昭在心底对兄弟赵润很是感激,感激后者始终牢记着他当年的嘱托,善待着他的母亲乌贵嫔。

    感激之余,心中难免更加纠结。

    在母子二人私下交谈的时候,赵昭对母亲道出了此行的真正来意:“……母亲,儿子这次返回大魏,除了悼念父皇以外,亦希望将母亲接到临淄,好让儿子一尽孝道。”

    “这……”

    乌贵嫔稍稍有些犹豫。

    毕竟这些年来,在儿子赵昭远在齐国的日子里,皆是沈淑妃与她作伴,二人之间已亲如姐妹,此时突然间分别,乌贵嫔心中亦有不舍。

    不过仔细想想,乌贵嫔觉得自己在大梁也只是累赘,就说沈淑妃,人家乃是新君赵润的养母,本可入住福延宫,地位等同于太后王氏,但为了陪伴她,沈淑妃毅然从皇宫内搬了出来,像寻常的先王妃子那样。

    乌贵嫔觉得,若自己跟随儿子前往临淄的话,这对于沈淑妃来说,其实未尝是一件坏事。

    当然,更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她不希望与儿子分别,毕竟女人这一辈子最重要的两名男性就是丈夫与儿子,在先王赵偲过世之后,儿子赵昭自然成为乌贵嫔最优先的依靠。

    “昭儿打算几时启程回齐国,先跟为娘说说,为娘好事先安排一下,跟你沈姨(沈淑妃)打声招呼,这些年来,皆是你沈姨在陪伴为娘,为娘不可不告而别。”乌贵嫔说道。

    然而听闻此言,赵昭却露出了为难之色,在犹豫了片刻后才说道:“确切日期,孩儿还未定下来……”

    “这是为何?”乌贵嫔不明白了。

    见此,赵昭便将原因告诉了母亲:“是弘润……他似乎打算要扣下孩儿,不许孩儿返回齐国。”

    听了这话,乌贵嫔亦有些为难。

    要知道这些年来,为了不使她因为儿子远在齐国而感到寂寞,沈淑妃无论什么事都带着她,而赵弘润,亦待她犹如沈淑妃那般——至少在待遇上,因此在乌贵嫔眼中,亦早已将赵润视为亲近的子侄。

    在这种情况下,赵润突然要扣下赵昭,乌贵嫔还真感觉有点为难。

    而最根本的是,其实她并不希望儿子远赴齐国,毕竟她也是魏女出身,更别说她的丈夫先王赵偲,还是安葬于大梁城外的王陵里。

    或许,她其实更希望赵润果真能将儿子赵昭扣在大梁——当然,这话她不好明说。

    想来想去,她只能建议儿子好好与赵润那位兄弟说:“弘润那孩子,对兄弟之情极为看重,当年庆王赵信谋反作乱,按律当处死,但弘润最终只是削了赵信的爵位,处以圈禁二十载的惩戒,且在你父皇过世之后、在他登基之时,又给赵信减了三年,你们其余的兄弟,亦是秋毫无犯,为娘虽是妇道人家,但也知晓,历代夺得王位之人,未曾有像弘润那般宽宏之人……你好好与他说,他会听的。”

    赵昭点点头。

    当日,赵昭带上母亲乌贵嫔,一家人前往城外的王陵拜祭先王赵偲与禹王赵佲。

    从始至终,赵弘润的宗卫穆青领着一队禁卫军随行保护,或者也可以说是监视,免得赵昭趁机逃走——虽然赵弘润与穆青都不认为赵昭会做出这种事,但毕竟事有万一嘛。

    在拜祭先王赵偲时,赵昭在这位父皇的灵庙内,讲述了他这些年在齐国的种种,并表示「从未坠赵氏子弟颜面」。

    当晚回到睿王府后,穆青自行回皇宫向赵弘润复命,但他随行的那一队禁卫军,却留在了睿王府外,美其名曰保护王府,但真正目的,相信彼此都心知肚明。

    不过对于这种变相的监视,赵昭与他的宗卫费崴、曹量等人都提不起什么恨意来,毕竟情况不同嘛——绝大多数情况下,某个兄弟派兵监视他兄弟,是心存歹意;但这次赵弘润派兵监视睿王府,却是希望赵昭能留在魏国,哪怕赵昭只是单纯住在这里。

    在前院后院巡视了一圈,宗卫费崴、曹量几人回到了赵昭所在的书房,前者摊摊手说道:“至少千名禁卫军团团围住了这座府邸,怕是连一只鸟都飞不出去……”

    随即曹量又接口道:“就算侥幸离开了王府,也断然无法出城。……家主,我觉得,八殿下是铁了心要将您扣在大梁了。”

    听了费崴、曹量几人的话,赵昭皱着眉头说道:“我……我再去见见弘润。”

    说罢,他便带着费崴、曹量几人走向府门外。

    此时在府门外,整整一排禁卫军士卒持枪而立,那队伍,竟是一眼看不到边,仿佛整座王府皆被禁卫军团团包围。

    不过即便如此,在看到赵昭准备外出时,并没有任何禁卫军上前阻拦,这些禁卫军只是很默契地跟上了赵昭,大概是无论赵昭前往何处都会在后跟随的意思。

    由此可见,赵润并未限制赵昭出行的自由,但倘若赵昭意图偷偷溜走,也不会让他有半点机会。

    片刻之后,赵昭便来到了皇宫宫门前。

    “我等拜见睿王!”

    当看到睿王赵昭时,守在宫门前的诸禁卫军兵将们纷纷行礼,这让赵昭感到颇为纳闷。

    因为他感觉这些人颇为面生,既然以他的记忆力都认不出对方,这些人又如何认得他?

    不过一转念想到自己一行人身后还跟着一队禁卫军,赵昭顿时就明白了——在如今的大梁,享有这份‘殊荣’的,恐怕也只有他赵昭了。

    “我想进宫求见陛下,还望诸位放行。”拱了拱手,赵昭诚恳地说道。

    没想到,宫门处的禁卫军队率很干脆地说道:“陛下有令,睿王可自由出入皇宫。……请!”

    赵昭与费崴、曹量等人面面相觑。

    自由出入皇宫?这可是一份莫大的殊荣啊。

    想及此事,赵昭心中更加纠结,感动于赵弘润重视与他的兄弟情谊,可奈何齐国那边,他实在是放心不下啊。

    想来想去,赵昭还是不得不辜负这位兄弟的厚情,狠心亲自与他辞别。

    不过他忽略了一点:虽然他可以自由出入皇宫,但这并不代表赵弘润就会见他。

    这不,待等赵昭在皇宫内溜达了一圈,就打听到了一个非常不幸的消息:陛下已在凤仪宫下榻。

    在得知此事后,就连费崴、曹量都有些尴尬地对赵昭说道:“家主,这时候打扰陛下,不太合适吧?”

    说的也是,堂堂魏君已下榻魏后的凤仪宫,这会儿保不定正在做一些不足为外人道的事,这时候去打搅,简直是十恶不赦。

    “还……还是先回府吧,明日再来。”

    赵昭亦有些尴尬地说道,随即便领着费崴、曹量等人离开了皇宫。

    还别说,此时赵弘润还真在皇后芈姜的凤仪宫,不过二人并没有做什么不足为外人道的事,芈姜正在哄儿子赵卫入睡,而赵弘润呢,则躺在殿内的躺椅上,闭目养神。

    不多时,大太监高和蹑手蹑脚地走了进来,低声禀道:“陛下,睿王已经回府了。”

    “唔。”

    赵弘润点点头,示意高和退下,双手枕着脑袋若有所思。

    次日巳时,赵昭带着宗卫再次前来皇宫,希望能当面求见赵弘润,但没想到的是,他却忽然听说新君抱恙,正在凤仪宫歇养,不见任何人。

    当时,赵昭便明白了赵润的意思——后者明摆着是算准他要亲自辞行,是故避而不见。

    这可如何是好?

    “要不然,尝试一下离城?”宗卫曹量抓抓脑袋问道。

    其实这个建议根本没有尝试的必要,毕竟这几天在赵昭出府的期间,最起码有三四十名禁卫军前前后后跟着他们,更别说守卫大梁各处城门的禁卫军又不是傻子,怎么可能轻易让他们蒙混出城?

    『不得已要做一件有辱圣人门风的事了……』

    赵昭咬了咬牙,心中暗暗想道。

    大概半个时辰后,当赵弘润正假装抱恙躺在凤仪宫内,在芈姜的白眼下享受着侍妾赵雀捏肩的服侍时,大太监高和急匆匆地走入了殿内,表情古怪地对赵弘润禀道:“陛下,睿王又来了……”

    “来就来嘛,就算来了他还是得走。”赵弘润闭着眼睛毫不在意地说道。

    “不是啊,陛下,这次睿王是有备而来……”看了一眼赵弘润,高和表情古怪地说道:“睿王拿了一个褥垫来,此刻就静坐在凤仪宫外,说是,陛下一日不见他,他就一日静坐不走。”

    『……真的假的?』

    赵弘润当即睁开了眼睛,眼眸中满是惊讶之色。

    素来堂堂正正的六哥赵昭,几时学会了这种耍赖的伎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