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y6h4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锦衣状元 > 第八百七十二章 轮着当(三更求月票)
    内阁值房。

    内阁五人都在,却是毛纪张口抱怨:「一个朱敬道,地方上小小知府,为其还能在朝堂上争执起来?他被安排到什么职位上,留京或是外调地方,有何区别?」

    朱浩在这些大佬面前,显得太过微不足道。

    但这五人中,还是有一人比较关心朱浩仕途,那就是刘春。

    当然刘春在这五人中份量最低,也就没说什么。

    蒋冕道:「陛下在意的是朱敬道吗?分明是更想让张常甫入京。此人年轻气盛,在湖广治学时名声便颇佳,这几年一直不见其复仕,陛下此举是为多一个心腹,将来或于殿前过快升迁,是为隐患。」

    大明在成化、弘治和正德年间,政治生态基本还算平稳,但这三个时期,却是皇帝大肆委命传奉官的时期。

    正德时,更是一群近佞造成了大明国祚混乱,好在朱厚照早早死了,不然再折腾个几年,大明指不定成什么样子。

    以文官看来,什么改革、民生之类的,都太过虚幻,更重要的还是保证皇帝在一个正轨上发展,皇帝在任用近臣方面,也一定要进行遏制,防止再出现正德时期乱象。

    费宏道:「在京官员中,对常甫了解的人不多,眼下他是否有入京?」

    现在谁都不知道张邦奇在哪儿。

    蒋冕望向杨廷和。

    杨廷和也没在这几人前面,对张邦奇和朱浩的官职安排做任何的评述。

    蒋冕道:「那就找认识他的人,问一下,此事就交给仁仲你前去办理。」

    刘春负责去打探张邦奇的虚实。

    毕竟刘春跟孙交走得近,不属于内阁核心人员,他去打听,不会让人误会是杨廷和要针对张邦奇,能探出更多的底。

    ……

    ……

    永平府。

    朱浩等到了朝廷调令,一纸调令过来,朱浩重新回翰林院为修撰,即刻卸任永平府知府,而新任的永平府知府是何人,则无人知晓。

    因为调令是公开的,蒋山同和牟大志听说后,急忙去见朱浩。

    这次牟大志见朱浩时,神色明显有些不对劲。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牟大志已算是朱浩「自己人」,而蒋山同则还不清楚朱浩跟锦衣卫之间的合作,蒋山同和牟大志二人出现了隔阂。

    「朱知府,不是说您回朝后,要当户部郎中?您现在都已是刑部郎中,何以回朝后,还是重归翰林院呢?」

    蒋山同对此很不理解,当着朱浩的面就问起来。

    娄素珍道:「翰林院乃清贵之所,一般人想进就能进的?朱知府当官尚未及三年,回翰林院,等三年之期一过,或就直接能在翰林院中官职进益,不好过于当外官?」

    「这……」

    蒋山同不知该怎么评价。

    你出来跑一圈,不进不退,那就是说其实你事情算是办砸了吧?

    牟大志笑道:「蒋同知,下官认为,米先生的意思应该是说,知府大人已内定以后要当翰林侍读、待讲,前途无量。」

    「哦?」

    蒋山同打量牟大志。

    你知道得还挺多啊?

    娄素珍道:「在下可没有如此说,但朱知府回京当官,以后这边仍旧能支应上,以后你们再有什么事,可以直接与大人通信。」

    「是,是。」

    蒋山同嘴上应着,心里却颇不以为然。

    你是知府,那是我的上司,你回了京城若当了户部郎中,我找你办事还有可能,你在翰林院中当修撰,我给你通什么信?

    求你办事?办什么?让你帮我修本书?

    翰林院说是清贵之所,但问题也是真正的清水衙门,三不管的地方,你在里面能混到天子近臣,当了礼部侍郎或是掌院学士,或许还能指望你点什么,不然从你身上可是捞不到一点政治上的便利。

    娄素珍道:「大人这两日就要动身回京,你们准备一下,交接事宜交给你们来办了。」

    蒋山同问道:「不知接任永平府知府的是哪位?」

    此事只能由朱浩来回答。

    朱浩手里拿一本账册,是当年夏粮入库的册子,他来永平府尚且不到三个月,所办的事中,除了开矿外,唯一比较重要的就是本地的夏粮征收,尤其在北方之地,涉及到冬小麦的收获,夏粮入库算是比较重要的事。

    「本官也不知道啊,等吏部的公文吧。」

    朱浩拿出一副我走了就不管事的态度,这也让蒋山同很无语。

    ……

    ……

    蒋山同和牟大志出来。

    蒋山同抱怨道:「这龟儿子的终于走了,把地方折腾成这样,就差民不聊生了,估计他这一卸任,就会有人参劾他!还想回翰苑当清贵之官?做梦去吧。」

    牟大志道:「同知大人,最近锦衣卫那边……没找过您吧?」

    「什么?」

    蒋山同没听明白牟大志的意思,冷冷打量过去,而牟大志根本就不敢跟蒋山同对视。

    牟大志憋屈着脸道:「朱知府走了,但听说他在本地开矿的职司还没停,人家还有户部尚书当靠山,听说锦衣卫的人也留在本地继续搞开矿的事,发动本地大户一起入股开矿,咱这……忙活半天,到底是为啥?」

    蒋山同在获取消息方面,所知还不如牟大志多。

    「他卸任了知府,还能在本地开矿?锦衣卫能容得下他?」

    蒋山同面带不解,「要是老子是锦衣卫,直接在他回京的路上,找人把他给宰了,就说是遇山匪劫杀,谁还能查出什么?」

    牟大志脸上带着些许惊恐:「同知大人,您可不能乱说话,若是大人回京途中真遇到劫匪,岂不是……」

    蒋山同道:「老子又不是锦衣卫,不幸被老子言中了,他还能觉得是老子干的不成?真是没胆鼠辈!难怪会被锦衣卫盘剥到倾家荡产!」

    牟大志脸色难看,却不敢说及之前见到朱浩跟锦衣卫来往之事,只能一语不发,心里却在犯嘀咕。

    若是这位朱知府回京师只是去当翰林修撰,怎么能保证他这个永平府推官的利益?还想负责开矿?新任知府就能让其喝一壶!

    ……

    ……

    永平府知府的差事,很快就定了下来。

    此人的名字一公布,无论是朝中大臣,还是永平府地方,都很懵逼。

    乃是一个叫公孙衣的人。

    此人以为官经历来看,只是曾在国子监中做过几天学正,又曾在户部挂职几天,具体干啥没人知道,但好像只是负责跑腿打杂,再就是知晓其是举人出身,除此之外……对此人的过往经历可说是查无可查。

    但就是这么个人,居然由皇帝和吏部进行商议后,决定启用为正四品永平府知府。

    在大明的官场制度中,举人当官做到头,基本就是知府这级别,而往往只有曾在过往做官经历中有重大贡献的人,才有资格爬到这个位置上,至于这个公孙衣……据说还很年轻,当官能有什么成就?怎么当上永平府知府的,没人知道。

    不过京师中的大佬们,很快就得知了一个消息。

    这个公孙衣,曾在王府中当教习,跟唐寅一样,都是新皇的老师出身,别看只是举人,也很年轻,但据说才学不错,之前就一直在帮皇

    帝打理矿场之事,也就是说,这个人一直都在永平府那地儿。

    更有人打听到,有关公孙衣当永平府知府的事,是获得杨廷和首肯的。

    至于为何连唐寅都还没被委命为永平府知府,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公孙衣能当永平府知府……杨廷和到底是如何考虑的,还有吏部的人是怎么参与考评的,真就没人知晓了。

    反正这道公文下来,公孙衣人就在永平府本地,甚至人就在府城内,头天晚上接到调令,第二天就可以到知府衙门当知府了。

    公孙衣带着孙孺到知府衙门报到时,距离朱浩离开只剩下一天,本来知府衙门上下以为新老知府的交接要等一两个月之后,谁知就这么三两天的时间,根本就没耽误交接。

    「阁下是……?」

    蒋山同听说新知府来了,心里骂了一百遍mmp,老子好不容易把知府熬走了,就等着新知府来之前,以同知的身份主持永平府地方事务,大捞特捞一把,弥补被锦衣卫盘剥的损失,结果这边姓朱的小子还没走呢,新知府就来了?

    就算是马上调个新知府来,是不是也先给个十天半个月,让人有心理准备?

    等他看到是个年轻人出现在面前时,心里更是骂个不停,这憨批居然敢说自己是知府?不会是冒名上门来找茬的吧?这货身上哪有一点知府的样子?身后跟着那个更是猥琐,不会是带来的新幕宾?

    公孙衣看到蒋山同身上的官服,一脸羡慕,他跟着新皇到京师也有两年了,混到现在还没当上实缺的官,其实已心生厌倦。

    对他来说,别说是知府,给他个县丞当当都挺好的,他都不奢求当知县。

    结果一上来……就给他知府当,他到现在还觉得自己是在做梦。

    公孙衣拱手道:「在下姓公孙,名衣,字凤元,刚得朝廷调令,到任永平府知府,这位一定就是蒋同知了吧?您到矿场时,在下曾远远见过,以后还望多多指点。」